1DSC_0408

Education is expensive but ignorance is more costly.
教育雖昂貴,忽視代價高。每當為教育預算起爭議時,這句話總被一再提醒。

美國公共教育系統Public Education Systems由來已久,初始於十七世紀,
歷經不知多少改革,才發展到今天,雖不完美,但還算可信靠的公平制度,
卻仍在不停修正中。

早期學校混合不同年級,且僅有一間教室,1900年才首次通過強制入學受教育法令,
到了20世紀才打破種族隔離的藩籬,所行每一步路,盡是汗水與鮮血交織而成。

近來台灣電視新聞最令我大惑不解和心痛如錐的,就是新上路十二年國教,以及新
考試制度,二者造成社會不安和不滿,引發我把美國公立學校制度粗淺介紹。

以下短文純屬一般見聞和體驗,沒有批判,更無教條。
首先,小學一到五年級,設有幼稚園。

2DSC_0001

↑這是另一所幼稚園到五年級的小學。請注意,美國基礎教育不是十二,而是
十三年,因為幼稚園是正式教育之始,滿五歲上幼稚園,只有一年。

小學一般是
1到5年級,初中6到8年級,高中9到12年級。但也有小學1到6年級,
初中7到8,這種分法由各學區自己決定。高中統一為4年,因為這四年是人生走
向下一篇章的分岔路口。

3 first day K

↑小女兒2001年第一天上幼稚園,像要跳進水池塘的小鴨子,大步走在我們前面,
一轉眼十三年飛逝而去,今天她迫不及待等著搬進大學宿舍。我們家重視放手,何
況大學一年級規定住校,只有極少數家庭住在大學隔壁,允許住在家中,每天走路
上下學。我也聽說為達到全心照顧的目的,瘋狂到學校旁租或甚至買屋者,大有人
在,但是如此子女會永不離巢嗎?或他日非離巢不可時,會飛得高,飛得遠嗎?

這只是個人理念。

4DSC_0411

↑這所原本是初中6到8,現已改為幼稚園到八年級,或稱之為K to 8。

5DSC_0404
↑這是二個女兒讀的學校。大女兒幼稚園在別處上,在這兒從一年級讀到八年級。
小女兒則是全程,從幼稚園一路混到
8

6DSC_0042

↑二個女兒先後上同一所高中。

7DSC_0409

↑學區內另一所高中。
學生要進那一間學校,基本上照地址分,同一學區內可申請換學校。小學和初中
可依父母工作地點,申請跨學區轉學。高中就不容易了,如此可避免造成“明星
學校”人滿為患。這麼說,明星學校果真就不存在嗎?也未必,房地產是最無情
的指標,相對比較,貴住宅區的學校會容易得到較多經費和資源(個人所得稅和
房地產稅,部份歸到該市政府),所以學校就比較好,想讀該校就須在那區買房
或租,以水電費帳單為憑,在這種情況下,學校和房價相互推波助瀾,水長船高。
但是切忌假借他人地址,萬一被查出,孩子很沒面子。

8DSC_0423 9DSC_0414

↑學區Unified School District通常會覆蓋相當大的面積,甚至不同的市
(大部份市很小)我們的學區跨二個小市,有六6所高中,6所K-8,18所幼稚園
到5年級的小學,萬一碰到有孩子的小學是到6年級,讀完後須轉到另一所繼續讀
7-8年級,麻煩嗎?沒聽說過有人埋怨。

那各小學當初為什麼這樣選,1-5或1-6年級呢?各校和校區有自由選喜歡的方式。
儘管學區辦公室凌駕在學校之上,但教學(包括對學生的輔導、咨詢)則取決於
學校,甚至老師,絕大部份老師都很負責、認真,萬一,特別是在高中碰上不理
想的老師,可以換班。

10DSC_0004

↑學區通常負責許多學校行政、學生午餐、跨校活動、校車調派、開學放假日期…,
最特別不過就是學區警察,你想不到吧!各大學也有自己的警察單位,但遇到重大事
件時,與校外警力合作無間。

美國人不喜歡“大哥
big Brother”(聯邦政府)管東管西,警察系統最明顯,
沒有一個地方政府(州、縣、市)會讓上一層級插手,如果聯邦政府想調兵遣將,
例如調某一縣的警察,去支援或管制另一縣,門兒都沒有。

消防單位有他們之間獨立的協調機制,十分靈活,相互支援從不出事。

11DSC_0411 12DSC_0412

↑這是一所公立學校中的“明星高中”,在科學方面有極高水準,奠定其名聲。

所以打破規條,擁有更多的自由,透過考試招收(吸引)跨學區的優異初中畢業
生就讀,所以被稱之為磁鐵學校,
Magnet Public School。由於跨學區不在家附
近,家長接送是個挑戰,因此常見幾個家庭自組輪流駕駛車隊,省去不少頭痛事。

13DSC_0404

Charter School或Academy是公立學校的另一特別形態。

這是一所我家附近唯一的Charter Academy,由伊斯蘭教設立在其清真寺院內,
K to 8,但招生並不限於伊斯蘭教信徒,2013到2014是他們的第一學年,現正
在招收2014到1015學生。

14DSC_0401

Charter School或 Academy“特許學校”,大部份為K-8,受學
區監督,並遵守所有基本規定,特別是老師的基本資格,但不受學
區管理,可選用適當的教科書,老師不屬工會,學校可視老師的表現,
決定其薪資和去留,所以反能吸引優秀師資,一般評價很高,目前已
有好幾千所,仍在增加中,有部份是從公立學校跳脫出來,
足以證明公立學校已受到嚴峻挑戰。

15DSC_0405 16DSC_0041 17 DSC_0414

↑無論公私,不分大小,更別說城鄉,每所學校除學業外,都十分重視運動,最
普遍是籃球和美式足球,並各選自己的隊名和具有代表性的吉祥動物(
mascot)
為其標誌、徽章、旗幟,當然多採用勇猛、快捷的動物,以及無敵勇士,烏龜只
怕絕對不會上榜!

重視運動並非“德、智、體”的口號,而是很實際地透過運動獎學金,送優秀學
生進入理想最高學府,林書豪家住在史丹佛大學對街,卻因不給獎學金,而選讀
哈佛大學,就是最佳例證。

18K last day 2 19K last day 3

↑在這裡來分享不同年級學業告一段落時的歡慶。

上面二張是大女兒
1997年幼稚園最後一天,之所以使用
“歡慶”二字,且看這張相片,不難明白。

20 Scarlett Grad 2005 21DSC_0067 22IMG_0586 23DSC_0545
24

↑小學到初中一般稱之為promotion升級,初中和高中才算畢業
graduation,但也常用另一個字commencement。

由於gradual指的是漸進(向上),commence是開始(而不是結束),所以無
論用那一字,“畢”都不是最好的翻譯,何況古人有訓:
“理無專在,而學無止境也,然則問可少耶?”(清,劉開,1784-1824《問說》)。
此向前跨進一步的開始,是歡慶而不是哀愁;是自由奔放,而不是刻板。

這一番話是有感而發,看到台灣有所初中畢業典禮鏡頭,校方嚴厲要求端正危坐,
拍手拍幾次,拍完雙手置於大腿上,動作劃一猶如機器人,更像半個世紀前威權時
代的畫面,有些荒唐。

25 concert 26 DSC_0075 27

↑大部份校內活動、頒獎,基本上是學校、校區和學生及父母的大事,很少勞動
大人物或政客到場,通常他們一開口,台下入睡或上廁所,少了一半。

相對,這些場合也很少一本正經,歡慶(吹口哨、高呼)才是主軸,無人禁止說:
“請勿喧嘩”。

28

↑稍前面提到富有的社區比較容易造就“明星學校”,這些學校多半顯出高人一等
的優異成績,並非意外,但卻不是一條不可破的律。

我家屬於中等住宅區,小女兒從初中起參與學校年鑑
yearbook的製作及編輯,
很自然在高中也繼續,這YB是一門選修課,雖說是一年一本,但整個過程非常
耗佔時間與精力,是女兒的興趣,我們支持。

YB的課程每年初某週六有個整天的校際大賽,題材當場發,現場手工製作。可想
而知,冠軍獎杯經常是多年來被較富有學區的學校抱走,有如囊中物,女兒學校
雖多年靜陪末座,卻從不埋怨或垂頭喪氣。

高中最後一年她挑起主編重任,週末我家常會被同學們用來充作為他們趕工的工
作室,一人一台電腦,安靜地分工合作,欽佩孩子們的潛力,因為我最後工作是
五年的編輯,個中甘苦和壓力我太了解。2014年初再赴競賽場,我只是安靜當司
機,傍晚來電報捷,勇奪冠軍,的確是多年以來的期待,相信孩子們學到的遠遠
超越抱回去的冠軍頭銜。

這一項成績有位功臣就是他們的老師,知道如何鼓勵,堅守崗位,同時也是攝影
老師,女兒在攝影上也有其獨特風格。

29 DSC_0420

↑儘管有如此好、免費又免試的教育制度,高中輟學,或讀完後不選擇大學的
例子很多,所以各州有補救的成人教育
Adult Education,讓人稍後有機會重
返教室,課程多偏實用,例如會計、護士、機械…,不僅如此,政府設有免費
托兒所,甚包括早餐,讓學生安心,也大大減少對社會福利的依賴,轉而可以
有能力維持家庭,供獻己力給社會。

另一種成人教育就是一般新移民的語言班,使他們減少語言障礙,更容易溶入,
相反的例子是南加州華人較多,充斥了各種華文媒體和餐飲服務,有些人到此十
年,甚至二十年卻很驕傲地誇口“不用說英文,日子依舊過得很好”,但是卻不
知遇上緊急事件,容易誤事,多年前街上有小車禍,地上躺著一位與我年齡不相
上下的先生,救護車抵達現場第一件事就是要判斷其意識是否清楚,必須作簡單
問答:“姓什麼?今天星期幾?”卻無法溝通,只知他是華人,現場警察高聲間
可有能說英文和華語的人,我自告奮勇化解一場小麻煩。

可見語言在定居的異國他鄉,有多重要,Adult Education可扮演重要角色,
但不知為何,仍然不是多人的選擇或善用。

30DSC_0769

↑這是最標準的早期學校,1885年建,目前座落於Calico Ghost Town
遊樂場為加州淘金浪潮的古蹟。

31DSC_0770 32DSC_0772 33DSC_0780

↑從這般的小教室,就想到早期很多母親肩負起在家裡子女教育的重任,加入
左鄰右舍就成學校。一直到今天這種特殊的
homescholing居家教育依然存在,
且佔了全部K to 12總人數的2.9%,其中最為人知的就是美國的阿米希人Amish,
從十八世紀初定居賓州,至今仍然保持儉樸農業生活,不使用任何現代化的車輛、
電力、電話等等,他們的教育當然在家或鄰舍間自理,1972年得到最高法院簽准。

除此今天許多保守基督教家庭也加入居家教育的行列,他們堅信自己才是最好的
老師,其教授的水準高於他人,何況目前大部份公立學校課堂禁止任何宗教,
卻對許多有爭議性的議題比較偏袒,使得更多保守人士傾向這獨特的教育制度,
開啟也很簡單,只要向學校報備即可,但其背後有龐大支援組織,教科書、光碟
片等應有盡有,費用並不高。有人會在初中結束後轉入公立高中,也有家庭堅持
到十二年級,結束高中後須通過SAT、GRE等考試,儘管大部份州立大學不接受,
但卻有更多基督教大學很樂意錄取,大女兒的大學就是其中之一。

34DSC_0782  

↑最後要分享的重點:
1)來此之前聽說美國學校沒有家庭作業,書包都留在學校,是完全錯誤,怎可
能沒有homeworks?從初中起,不同的課有不同的教室,書包怎可能留在不同班
共用的教室?高中最後二年作業如山,曾有於清晨4:00完工的記錄,早上6:40
上課。一般第一堂課是7:50,小女兒選第“零”堂課!別說苦了孩子,爹娘同舟
共濟,經常一早見到睡眼惺忪的家長,帶著睡眼惺忪的孩子,衝進學校停車場!
彼此相見微笑點頭;
2)考試壓力,其實從初中起,大(exam)小(quiz)考試如影隨行,幾乎不同
科目每週都有幾次,是誰說美國學校不烤?
3)英文,教科書可由老師決定,但閱讀書籍才是重點,高中甚至指定大學程度
的文學著作;
4)數學,常華人父母批評美國人的數學爛到極點,其實高中程度微積分要求很
高,老師也很盡力!
5)作文是台灣今年最被批評的主題,也有傳言說美國學校不重視作文,可能指
英文課,雖然英文課以閱讀為重,但每本書的讀後觀,不亞於寫一本短篇小說!
此外,其他科目在解題後,老師往往會要求寫一篇短文。記得一次幫孩子解一題
數學後,小孩發現我犯了個小錯,在寫短文形容二人如何合作,以及老爹的小錯
都一一納入,得分105,100是滿分,另加給5分為額外點數extra credit;
6)考卷裡的作文(重要的是指考SAT,以及大學申請所附的自傳散文)。為了這
個目的,我特別問了小女兒,通常作文題目多為發表對某件事的個人理念,或自
我敘述,閱卷者多半是看其文筆,以及字裡行間是否展現領袖氣質等,切忌抄襲
(電腦有查核軟體),大學申請自傳若請人代打,也很容易被察覺,就算過關,
進入大學後被發現先後不符的話,也很難堪。
7)深度課程,AP:advancement placement,由學生自選科目,等於大學程度,
難度很高,但是可以算在加州大學的學分裡,省下不少大學學費與時間,卻須付
上相當代價。
另外還有IB: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,是國際文憑組織International
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國際教育基金會於1968年成立,鼓勵青年學子好學
向上,尊重不同文化,培養更全備的世界觀。
女兒選了前者,不可能再選後者,別說她沒命,連我的命也可能賠進去了。
8)最後,大學的申請是在高中最後一年的年底開始,憑著高中10和11年級成績
寄出,人人有如百箭齊放,其中有篇關鍵的作文,如第6點所說,等到次年三月
左右,又是百鳥返巢,有得有失,盡看自己過往所播的種子,以及流下的汗水。

常說我家是放羊吃草班,沒有嘮叨的基因,和孩子玩最在行,讓她們在自由、
自信、健康的環境下成長,依物以類聚的律,很容易和同類人聚在一起,相互
鼓勵,少了煩惱,多了歡樂。

除此之外,我們沒有比較的習慣,因為從小我父母沒有拿我與隔壁的女生比,
為什麼我要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?

以上只能說是把我的生命和時間給她們,所顯示出來的經驗,並不表示我的方法
正確,套句我大哥的話:“各家有各家的治家之道!”

聖經有句話:“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…”(詩篇127:3),說兒女並不是我
擁有,而是上帝交在我手中代管。

所以,又一句謹記在心的話:“教養孩童,使他們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,他也
不偏離。”(箴言22:6)。依正確的方法教導他們,日後長大成人,人生路途大
致不會偏差到那裡去。

或許您的信仰和我不同,但珍惜兒女的心都是一樣,都會用最好的培育方法,
他日必長出美麗花朵和果實。在此獻上鼓勵,也祝福您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我的相片說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