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DSC_1212.JPG

↑外祖父年代的文人雅士,除善書畫之外,還有一項就是治印,或篆刻,
以今天的話就是刻圖章。只是那時是藝術,而不是技術。這一枚印章我
保存了很多年,偶爾拿出來欣賞。

2DSC_1211 丁亥1946.JPG   ↑那個時候的印,除了表示是誰的印鑑之外,像說明“某某人之印”,
其選材與字體必定十分講究,還更進一步要為印章雕上圖像、文字。這一枚印
章上刻“丁亥冬為  復安賢甥刻 ”落款是“舍翁”(外祖父的號)。丁亥是
1946年,外姐父稱父親為賢甥,而非賢婿,不難看出父親與外祖之間超越了
翁婿的親密和諧關係。

3DSC_1222.JPG
4DSC_1223.JPG

↑印章上刻有一位老人靜坐,衣著飄逸、安然昂首,背後有一隻動物,
母親曾告訴我是什麼,只是在記憶中早已淡去。

6DSC_1227.JPG

↑左邊的套子沒有忘記,那是母親手鉤。
5DSC_1224.JPG  

7DSC_1210.JPG  ↑從這一張放大的圖片可以看出空白處完全沒有機器的痕跡,唯一的工具就是
一把鋒利的雕刀,挑選的材料也是相對比較軟的石頭。有今天的電動工具,
那些藝術就消失了!

8印016B.jpg

↑大約十多年前用前台灣帶來快要乾掉的印泥,蓋出來的印... 

9印016A.jpg ↑這是外祖父為母親刻的,下一張是為自己刻。清楚可以看到以前和
今天印泥硃砂品質有多大差別,這些至少已渡過六十年歲月,
硃紅完全沒有變色...

10印014.jpg   ↑以上二個印不曾見過印章,那這些印來自於那裡呢?外祖父在治印方面
還有什麼其它故事呢?請聽我慢慢講給您聽。

這些是出自於一本“印譜”,就是當印刻好,交給委託他的人之前,留下來存底。
大約1980年代我舅舅前往成都造訪成都文史館時,館方贈送,大部份是委託者
印章的印,所以只挑選自己人的,供各位欣賞其字體之美,以及功力之強。


在治印方面,記得一則母親告訴我的故事。每當治印完工之際,需要精美細緻的盒
子,才能交付給委託的人,他們個個盡是雅士,整個成都只有一位作工最令外祖父
讚賞,但是此公是位閒雲野鶴之輩,在他家中幾乎是不可能找到他,所以每次需要
他,通常已累積到好幾個盒子,外祖父總是請工人先去他家試手氣,十有八九不在,
就得去幾處此公最愛垂釣,或觀賞湖光山色的地方尋找,手頭上錢已用完,或快用
完時,一定就跟著到外祖父家,進門二話不說,趕緊吩咐備酒、煮飯、燒菜,也用
不著告訴他怎麼作、什麼形狀,數量少時,當天完工,多時也就住上二晚,臨行
前小酌後,互道保重,何時再見,誰都不會預言。

這是今天已不存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觀賞之餘也揣摩其中的“恩
”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我的相片說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