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C_5687.JPG
4/11在雷雨中,困在狹小空間15.5小時後,抵達桃園機場,夠累! 第二天4/12,趁開工前先暖身...

DSC_5688.JPG
在家早起睡眼惺忪煮咖啡,喝咖啡很重要,出門在外有時不那麼容易,所幸有一間平實的好地方...

DSC_5689.JPG
我們在台北市借住的公寓在同安街,進出往往都會經過總統府,三週內經過幾次,記不清楚了...

DSC_5701.JPG
 

DSC_5702.JPG
麵包今天在台灣的確有多樣性的選擇,可口又健康,對在外人的早餐而言省不少事,一大福音...

DSC_5711.JPG
同安街尾接近水源路有一間古蹟,紀州庵,2016年我第一次參觀,這一次有二位好友同行,所以回
到公寓休息前,到此閃遊,最高興的是這二位好友所喜愛的,與我十分相近,最佳排檔,說實在,
多人同行,好惡相同,會讓整個行程順利、合作無間,更能降低離家遠和旅途的勞累,非常理想!

DSC_5712.JPG
近來台灣很能善用空間,這堵牆是千萬個實例之一。可記得最早,也最可笑的是在任何空間漆上沒
有意義的政治口號(propaganda)?稍後雖改善了一點,換了廣告、貼上沒人看的宣傳;那這樣的
使用,才發揮了創意,說不一定下次再去台灣時,我應該多拍一些有趣,名副其實的“藝術”...

DSC_5714.JPG
紀州庵文學森林Kishu An Forest of Listeraure,1908年建造,2004年確認成為台北市定古蹟。

這古蹟於1917年開設為紀州庵料理屋,還有另外七間,料理與庭院花草並重,而紀州庵是現今之
僅存,三樓建築的本館,二戰後政府接收改為“宿舍”,分配給鄰近大學和政府高階居住,荒唐!
這一招也是當代政府最會作,也最愛作的笨事,1996年一場大火燒毀了這棟三層有歷史價值的古老
木屋,現在看到的是重建後的新館,於2014年五月正式重新啟用...

P_20190412_175458.jpg
火災後所有住戶就不得不搬遷到這棟“離屋”,所幸於2002年有二個鍥而不捨的機構發起保護
老樹與紀州庵的行動,由大學生和社區居民奔走努力,終於在2004年宣佈為台北市市定古蹟...

DSC_5751.JPG
4/13星期六是我們早就空出來悠閒遊,從淡水直上富基漁港。先訪加拿大長老會牧師馬偕博士,
正式漢名偕睿理,
 (George Leslie MacKay 1844~1901)台灣宣教歷史足跡,這座歌德式的教堂
由馬偕的兒子,偕敹廉(George Willian MacKay 1882~1969)與鐘天枝牧師合力於1932年改建...

DSC_5760.JPG
教堂前面有一堵沒有修飾的紅磚牆,高高在上還有一段長了蕨類植物,在我看中美極了,您說呢?

DSC_5779.JPG
加拿大長老會馬偕牧師透過免費拔牙傳教,在受到居民肯定後,有“台灣醫生伯,鬍鬚馬偕”的美
稱。他的精神是“寧願燒盡,不願朽壞 Rather burn out than rust out”,其座右銘則是“攏是
為基督(台語:“攏是”= 都是)All for Christ”...

8DSC_1102a
馬偕對台灣的另一貢獻是醫療,從這個“滬尾偕醫館”於1880年開始,發展至今其全名是“台灣
基督教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馬偕記念醫院”,除台北總院外,還有淡水、新竹、台東,以
及兒童醫院,總共4,290個床位...

9DSC_1057
這是差不多六年前拍下的相片,當時已改為博物館。這次去的時候,大門深鎖,嘆!

DSC_5780.JPG
回頭再看禮拜堂,依舊十分威嚴美麗,只是前面二棟間的電線,有點誇張,萬一來個短路,怎辦?

DSC_5781.JPG
這是一間進口鞋類零售店,外牆可是塗得很精彩,聽說是他們的傳統...

DSC_5784.JPG
 

DSC_5788.JPG
又往前行的時候,插進來個驚喜額外景點,到三芝鄉的三生茶花步道,抱著若還有櫻花,就感恩...

DSC_5789.JPG
還有農夫市集,三芝鄉是台灣少有大部份是地廣人稀的現象,只有小部份地區人口比較集中...

DSC_5796.JPG
 

DSC_5806.JPG
喜見櫻花綻放,我家附近公園雖有櫻花巷,多年沒去了,居然飛到世界另一端賞櫻花,很不一樣!

DSC_5812.JPG

DSC_5813.JPG

DSC_5814.JPG
鄉下的景色讓我放輕鬆,只有電線煩我,兒時電線是我風箏的殺手,而今天是我鏡頭的天敵...

DSC_5821.JPG

DSC_5820.JPG
Cuttlefish 墨斗魚,烏魚,儘管中英文都叫魚(fish),卻真的不是魚,弄不清楚...

DSC_5829.JPG
至於這是什麼螺呢?...

DSC_5830.JPG
您可知道嗎?...

DSC_5834.JPG
富基漁港大約在過去十年中有許多改善,可惜不是改得更好,而是改得更糟,漁船改停別處舶船專
用港,港內空空如也,動人景色蕩然無存;新鮮海產看上去還不錯,餐廳用笑臉爭取客人,一旦進
去坐下開始點菜,臉色和態度180度轉變,顯然送上桌的不是新鮮的,失望極了,下次不會再去了!

DSC_5837.JPG
我們並沒有因為不理想的午餐,和惡劣的服務掃興,回頭再重返回淡水,還有更多亮點...

DSC_5838.JPG
台灣幾乎到處都有榕樹,更是彼此比大!家後院的超大怪獸榕樹,造成不少傷害,二年前狠下心,
請人砍除,杜絕後患,去年在後院發現很多幼小的樹苗(不是從老根冒出來的),我收了至少二十
多個,有八棵存活,使用迷你花盆,避免“樹大招風”,改天拍攝,上網爽一下也是不錯的念頭...

DSC_5847.JPG
城堡1628西班牙興建,Fort San Domingo 聖多明哥城;1644年被荷蘭人摧毀,1644年重建,更名
Fort Antonio 安東尼堡;當時的漢人依他們的髮色,稱之為紅毛。1867年紅毛城被英國租用,直
到1972年,暫時交給美國與澳洲代管,直到1980年才歸還台灣政府,1983年被認定為一級古蹟 ...

DSC_5848.JPG
從這裡可以把淡水河港進出的船隻看得清清楚楚,目的和打狗(高雄)的英領館完全相同,控制!

DSC_5853.JPG

DSC_5854.JPG
在這窗口可遠眺淡水河對岸的觀音山...

DSC_5864.JPG
 

DSC_5865.JPG
這算不算“光復失土”?...

DSC_5869.JPG
天又落雨了,我早已習慣乾燥沙漠氣候,夏季曾中暑險些兒老命不保,冬季也曾冷到不行,所以
總是挑四月,雖有雨,還不致太冷,可是人算不如天算,這次領教了打雷閃電、傾盆大雨,唉...

P_20190413_145450.jpg
離開紅毛城,移步進入隔壁真理大學(Aletheia University),1882年創校。最宏偉的大禮拜堂
映入眼簾,1997年完工,儘管不是“古蹟”,但是設計可說是追隨古傳統,現代建築物比不上...

DSC_5873.JPG
牛津學堂(Oxford College),理學堂大書院,馬偕牧師1880回加拿大募款,1881年回淡水興建...
DSC_5896.JPG
圓山大飯店,是我想推薦給二位朋友的景點之一,利用剩下的時間閃逛。1963年把原有較小的建
體改善,1967揚名國際!1973在舊有建築物前,興建14層宮殿式的大樓,一時成為台北市的地標!

DSC_5883.JPG
 

DSC_5890.JPG
因具有特殊政要背景,且經常有國際要人入住,所以在安全上十分謹慎,一般說“閒雜人等”個個
有自知之明,特別是入夜之後,他們絕對不敢越雷池半步。記得1970年代從美國去台北的重要採購
大客戶,若夫婦同行,我老闆一定在圓山訂房,“安全第一”是最重要的考量,避免尷尬場面...

DSC_5892.JPG
 

DSC_5897.JPG
這個牌坊的確很有派頭,只是我實在想不出來,真的有此必要嗎?

DSC_5898.JPG
台北市東門,原名景福門,這美麗算是“最愚蠢被改建的古蹟”,我為什麼如此刻薄呢?
上網查景福門的原始面貌,發現真正的古蹟圖片有點眼熟,趕快在我相片中找,請看下一張...

DSC_7709.JPG
這是離台返美前,在中山堂咖啡廳拍的北門(承恩門),請上網查
“台北府城東門”和“台北府城北門”,就知道我為什麼會生氣罵人了!

DSC_5900.JPG
左邊看東門,右邊看總統府,此時是該回公寓的時候了...

DSC_5901.JPG
 

DSC_5902.JPG
這是那兒?不好意思,我忘了...

DSC_5909.JPG
 

DSC_5910.JPG
可要知道這堆“廢墟”是什麼?就是我每次到台北,一定會在主日去崇德的教堂,正在都更之中...

DSC_5911.JPG
似乎只剩下這個和部份外牆,我看這個大概也不會站立太久,新樓大約要二年半才會完全遷入。

最前面提到“開工”二字,開什麼工呢?我們來到台灣可不是“觀光客”,主要任務是去一間基督
教助人戒毒機構在台灣的八個分支,目前要戒的已不僅止於毒品,而延伸到賭、酒,甚至沉迷上網
等難以甩掉,把人死死綁住,甚至萬一不能立刻有,就會死掉的至命壞習慣,大體上他們已正名為
“戒癮”中心,更多細節接著再一一與您分享,要開工了!加油啊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我的相片說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